巴黎的大街小巷,都有一間半間的中華料理,經營方法清一色,有點像我們香港近年流行的「兩餸飯」,或該這樣說:也許是香港人仿效這種法國中華料理店子的做法。
法國的兩餸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隨著較多華人在法國定居,他們帶來了自己的烹飪傳統,逐漸演變成一種以低成本提供豐盛餐食的兩餸飯這種實用方案;尤其是在巴黎這多元烹飪風格聚集的城市中心,兩餸飯在法國的改良不僅傳承了中國烹飪技法,亦多少反映法國人對多元飲食文化的渴慕。
兩餸飯在法國的興起亦可被視為傳統菜餚被重新詮釋的一種趨勢,以迎合現代人的口味和飲食偏好,這包括使用高品質食材和精緻的擺盤方式,既符合法國烹飪唯美的理念(遠比香港的整齊和講究),又保留了原始菜餚的精髓。
法國的兩餸飯跟香港最大分別是每個餸菜配出的份量,前者是客觀地以重量收費,所以店員落手不留情,份量極重,我要不時制止他們加量;香港的則是店員「隨心」給你一個份量,多少也是同一個價,那我當然多多益善,大份一點更好。
我受不了咖啡(會絞肚子),亦不喜歡吃蛋糕;於是,幫襯這些兩餸飯是我在法國的日常,我發覺他們人客不多,斷斷續續有些人來外賣,差不多每次我去光顧都只得我一枱客。正因為以這樣稀疏的客路,要有廚房和廚師,成本太高,收入難以「圍皮」。於是,將煑好的餸菜陳列出來,任客人散叫,以重量計價,客人選好食物就一併用微波爐「叮」熱,收鋪時就將餸菜放於冰格保新鮮,翌日又拿出來賣,我相信這種生意形態才有得做,才能在巴黎生存。
這方面,香港的兩餸飯就來得新鮮,大多是每日即製。
不過,這些兩餸飯的服務員(通常只得一位值班),態度較冷,亦少見熱情,笑容也不多;可能是我日遊太多吧!被日本人禮儀周周所縱慣,於是稍稍落差就覺有很大的分別。
也許亦跟中國人的特質有關,先冷後熱,熟絡了才給你多點笑容;又或她們學𢤦了法國人的傲慢,永不跟你相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