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奇怪,近日愈來愈多人談論國家級的穩定幣發行與監管,特別是我們香港這城市和美國,似有很大發展契機般,我見網上討論固然多,而我的舊生亦時有問我怎麼看……..
但我真對這方面沒有任何熱情,亦不太知有政府監管穩定幣下有多好;當然,是國家戰略上需要我就不懂惴測了,亦不敢指手劃腳。
不過,我總覺近日大眾誇大了穩定幣的功能和其可資發展的商機。過去這麼多年穩定幣的功能,就是加密貨幣生態中的「temporary abode of purchasing power」,譬如我見手上的比特幣在市場已被炒高,想止賺實現利潤,但不想轉出成現金,然後轉頭又入返其他加密貨幣,只因當中礦工費手續費極高,而且非常耗時;穩定幣就在這一刻「come into play」,大派用場,畢竟大家也是加密貨幣,由比特幣轉去穩定幣,又平又快,能較精準地實現利潤;然後,待比特幣價回落,又買過!再由穩定幣轉回比特幣,當中牽涉少了fiat money,大大話話來回隨時省去十幾廿個百分點交易成本,可真不能小看。
於我而言,穩定幣就只得這功能,而壞處就是穩定幣發行商隨時「走佬」,咁我所有相關穩定幣就變晒數碼牆紙,血本無歸。
發行穩定幣的利潤模式很簡單,你用現金買某發行商的穩定幣,該機構拿你的現金去買有息收的資產作儲備如政府債券,那些利息回報就是收益。
近者我們香港特區,遠者美國,都準備立法監管穩定幣的發行,要確保有關機構所發行的穩定幣有百份百的資產支持,這當然對入手這些穩定幣的人減少了風險,挾帶私逃的機會大大下降。
但這未必意味某隻穩定幣必定受歡迎,加幣貨幣投資者用某隻穩定幣是有很多考慮因素的,而那些不見得光的錢,就更加不會輕易用上政府所監控的穩定幣。況且受監管下的穩定幣發行,其申請定必如雨後春筍,日後如此多競爭者,塊餅有幾大呢?太公分豬肉下,經營穩定幣的利潤也許不多;再者,為吸引投資者使用自家發行的穩定幣,隨時要追加分享利息給這些用戶,利錢又再少一些。
昨天,有些股票因穩定幣這主題而炒上,我認為是虛火,我不會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