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未來這一波資產價格大爆發,我極看好港股和A股的銀行板塊。
就港銀行股而言,隨著香港實體零售萎縮,商用物業特別街舖不斷減值,大體上銀行業已陸續作出撥備,亦反映在股價上。雖則網媒不斷唱這間銀行唔掂那間銀行頂不順,但在香港穩健的金融監管下,眾多銀行定能守過,且磨拳擦掌迎著要來的穩定幣這一金融創新。所以,匯豐、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等等,我認為年底前必有一輪爆升。
港定穩定幣是國家金融大棋的先行試點,我認為往後中央會以一種類近雙軌制的方法,過渡到跟人民幣連結起來,這是中國幾十年來金融變革行之有效的方法,「兩軌」慢慢融和成「一軌」。所以當香港的銀行股因港元穩定幣的推進而爆上,勢必牽動A股的銀行板塊。
用內地的術語,內地銀行股是「挺香的」,有穩定的業績和較高的股息率,後者無論在A股和港股都非常鮮明。這特色,甚至可跟美股特質明顯區分出來,投資美股偏重股價上升所帶來的資本增值,而不是股息,所以挑美股,我們要找出業務有增長潛力的企業,如兩年前的Nvidia;但無論港股或A股,股民反而更重視企業業務的穩健,因為收息是他們的重心。
國內的銀行股,作為穩字當頭的大藍籌,上半年有近20隻銀行股創出歷史新高,促使大盤指數上漲,現在緊隨未來穩定幣一波一波的進情,大漲小回是大趨勢。
個人認為,未來一年,國內熱錢會由上半年熱炒的人工智能、人形機器人、創新藥等等主題,慢慢移向銀行板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