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的士車行的牌照回收要求,真的全城嘩然。
的士牌照制度行了幾十年,由上世紀六零年代開始(先於我出世),首發也是讓公眾公開出價競投;換言之,Day 1 開始,的士牌照價值已經由市場決定,往後牌照自由轉讓,充份由價格機制釐定價格。
甚麼是市場決定價格?就是賣買者會考慮到當前和未來影響的士產業的因素,將其影響計入牌照價格內,市場參與者當然會有人估啱市況,亦有人估錯,純個人投資決定,賺蝕都該無怨無悔。
我感到奇怪的是,難道六十年前港府發牌時,作出了甚麼香港道路交通的承落?若沒有,六十年來,世情必變,影響的士牌照價格大上大落的因素,數之不盡,是自然不過的事,一切亦應買者自負,是傳統!投資的士牌照的人,無可能突然天真起來,大跌時就嚷着「有無搞錯」,然後叫政府賠,可以咁既咩!
六十年了,我相信揸住個的士牌照一直不放的人不多,當下18163個牌照持有人亦不知換了幾多次,的士牌照是香港熱炒的投資工具之一,每個牌照的易手次數數之不盡,大家入手就心裏明明白白,無人會給你牌價墊底,而你賺錢都唔會分比政府,香港都無資產增值稅。
的士車行的理據是:若不是政府監管白牌車不力,的士牌照價格才不會這樣;其實,說白一點,不是監管,是「禁」。但六十年前,港府有說過未來社會發展,不容許有另類其他交通工具出現嗎?直至今早,如果你想在街上伸手截到一格白牌車,是絕不可能的,這是香港的士既專利;然而,科技的進步,誕生了網約車這新事物,又是另一回事。
求仁得仁,的士車行想政府立法監管白牌車,港府真的打算這樣做,但不是禁,恰恰相反,是為白牌車「正名」,這對的士牌照的價值,將進一步帶來災難性的影響。
再者,影響某資產的市場價值,政府的舉措和政策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,真係有乜投資唔受政府政策所影響!你買入某資產時,就必須要考慮政府會點做,會點規劃未來;難道政府於將軍澳日出康城附近的一塊用地改變公私住宅比率,日後令日出康城樓價跌,業主們又走出來要政府高價回收物業嗎?
特朗普的對等關稅,令美國國內很多產業當殃,難道又可向特老政府索償,要政府高價產業回收?
十年前,的士牌照價格炒到七百多萬,是中央量寬和自由行帶起的,的士車行是否自發地感恩起來,主動向中央提交炒賣利潤?
真是「輸打贏要」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