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商鋪價格跌到何時才完呢?我們不難從日常觀察,理出一種看法。
有沒有留意,當下很多撤出或收縮經營的品牌或連鎖店,大多跟「基礎日常必需」並無直接關係。就是以食肆來說,結束營業的大多是具品牌名氣或些老字號店子,它們做的是高檔客,現在紛紛結業,而其他跟「食」無關的商號,譬如做衣履服飾護膚化𤕸品等等,愈高檔次亦收縮得愈快,去到珠寶金飾那更高的層次,檔口就更加如骨牌式倒下般。
可以這樣說,昔日香港在繁盛中所散髮的「虛榮」,今天已經蘯然無全;換來的,是樸樸實實的經營生態。
不是嗎?無論大街小巷,今天商戶接過鋪來經營的,大多是做些基層飲食生意,一個午飯價大概是四十多元,下午茶可以四十元有找,相比這些街頭巷里的食店,我現在覺得大家樂大快活等快餐連鎖店的午飯極昂貴,一個午餐要近六十元,愈來愈「高級」。
大佬!松屋也是四十多元而已。
真的!今天的新店子,十之有九都是做下價食肆,或做跟普羅大眾基本生活有關的超市或連鎖店,如阿信屋、大生生活超市、淘多多……
你想多見一些新的中高檔服飾衣物店已甚難,就是低檔服裝店亦罕見有新開的。
現在,是凡開店子也是「食」,而且是做廉價的食!當然,這些檔口交不出貴租,亦租不盡所有香港大街小巷的鋪位。
所以,吉鋪還多,商鋪租值仍受壓。
要等到某天,其他這些商鋪被基層的非飲食生意所佔據,展現出五花八門的多樣化商店,且漸見動力,甚至帶點時代創意,那時,商鋪價值就真見谷底。
香港,真有推倒重來的趨勢,我認為這並不是壞事。過去十多年,這城市極富貴,也許,是透過這奢縱將我們弄得腐敗,才有現下重生的機會。
這重生光景,令我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……..
不富庶,但生機處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