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有位舊生因應我的文章作出回應,我認為是極好的補充:
「另外都想講下高舖租,個人經歷係業主賭你唔會放棄個裝修,然後搵律師開高續約租金 (已經高市價2倍),公司放棄討價還價直接退租,業主親自打來想挽留都為時已晚,最後響外面只係用現租約 1/4 價錢解決左個問題。感覺阿 sir 你標題對業主都係有用,雖則明白凡事講 win win 未必係商家之道,但呢個時勢要讓利大家先可以生存落去。」
因為上十多年的經濟大癲,「日子有功」,香港的物業投資者和商家已慣於毫不留情的「奪利」,商家見客人比得起,產品價格就加!加!加!,業主見商家好做,租又加!加!加!物業投資者又見奇鋪可居,資產價格亦加!加!加!整個經濟出現非常不正常的「狂加機制」。
有些投資者𢤦見好即收,明白凡物有週期,就在高位放貨或賣盤遠離之。但有些就食髓知味,不願離場,結果,當下就陷於蝕讓、結業或破產的收場。
香港的商家今天真要明白,唯有「讓利」才能「養客」,待客路穩定下來,客人亦會非常願意付價,「攞到盡」只會趕客。
廿年前,是我補習全盛時期,在太子大生大廈租了5層來經營,更在北角和元朗有分店,有些同行跟我讚嘆說:「你單科出來搞補習,仲唔係英文科,居然搞到咁大,奇葩!」我沒有說話,只因怕對方知道後來搶租。我之所以能有發展機會,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,是大生銀行這個大業主,見我有得做,每晚黃昏學生等候入課室排隊都排到兩層樓下,它都不搶著加租,令我可靜靜地壯大起來,後來它加了5成租,我願付!好肯願付!且租多佢兩層!
真的,香港當下的營商環商,就是要讓經營者休養生息,讓他們生出穩定的利潤,若業主動輒就加價,根本就是殺雞取卵,現在香港吉舖處處,就證明所剩的雞已不多。
做生意的亦不要動輒就加產品價格,要以穩定的價格爭取長期的顧客群,建立專屬自己生意的社區,唯有這樣,才能逐漸形成品牌,就值錢!
我認為新鴻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,這物業發展商不會抱著「試下唔減仲加,睇下得唔得」既心態,一推盤開價就留水位給買家,昨天又推屯門新盤,均價又減兩點子,算係咁咯!雖則這發展商未來可發售單位很多,但又唔見恆基會咁做。
讓利之下,新鴻基這些單位必一Q清袋;至少,內地人極捧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