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自己上半生的事業,是在香港高中補習這產業混飯吃,混足整整廿年才退下來,亦在這產業賺過不少,所以一直對香港的教育文化有一份情意結,會較多關注。
今天香港的高中教育,在不斷發展和演變下,已不再像昔日般「一元化」。以前,大多的香港學生想考上香港的大學(或外國大學),就一條心在香港的考試制度下努力考好成績囉!但今天不同了,香港年青一代的父母,比以前更懂門路考入大學,會因應自己子女的潛能,選擇另類的方法考入大學。當下,雖不至於三分天下,但除DSE以外,透過IB 和英國的A-level考入香港的大學,人數不斷上升,已非常顯著。
你見網上媒體,近年渲染報導的公開試狀元,已不只DSE,IB和 GCE A-level亦是主題之一,就知道,香港的社會趨勢,高中教育愈來愈「三元化」。
要注意的是,在香港選擇考IB或GCE A-level的學生,有很多是有香港身份證的,他們是可以考DSE 再透過JUPAS 進入大學的,但他們或他們的父母不選擇考DSE,是因為DSE 的考試遊戲規則,並不配合自己子女的優勢。
最主要是今天香港年青一代的父母,會較側重子女的英語能力,從小就培養他們,於是這些子女英語很「native」;但另一方面,中文卻異常弱甚至無興趣學習,上十年早期的DSE ,就有很多這類學生因中文不合格而進不到香港頭三甲大學。於是,往後的家長開始尋覓有利自己子女的考試方案,陸續安排子女考IB,又或GCE A-level。這趨勢,亦促使香港有些band 1 中學有IB 可讀,並不只局限於國際學校。
換言之,香港的考試制度會漸漸三分天下,考DSE ,IB或GCE A-level並不只因為有無香港身份證,而是因應學生的語文能力而有所選擇,IB的中文科極淺,又無文言文要考,自然適合自小到大在英語環境培育上來的小孩。
內地生中文較強,當然選擇考DSE,而考香港DSE 不用香港身份證,只要有港校學生身份就可以(但透過JUPAS入大學要),所以近月就出現香港學校與內地教育機構聯營收生,藉此讓內地生可投考DSE,但「黃」了,香港教育局正非常有效率地打壓杜絕之。
亦因如此,當下內地父母為了子女,認為一只香港的身份證,非常值錢!